一、学科基本情况
物理学是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也是一级硕士学位点授权学科,还是重庆市物理学会挂靠学科;物理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师范专业国家二级认证。学科始建于1954年,是我校创办时就最早建立的传统学科之一。2003年获批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批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物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是新一轮学校重点建设的申博学科。已累计培养学术型硕士200余人,在职硕士70余人,本科生5000余人。
二、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1)学科方向
瞄准物理学前沿和国家及重庆市经济发展需求,凝炼形成了特色鲜明、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现有研究方向有:理论与计算物理:凝聚态物质科学;光学及技术应用;电子信息与智能系统等。
(2)优势特色
形成了从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论计算与模拟、到样品的制备与表征、再到器件的设计与优化、直至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产学研一体化、交叉融合的协同创新研究格局。物理学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集聚一流科研人才,加大原始创新力度。在超冷原子量子物性、材料物态方程和热电性能等理论研究具有特色与优势。在非晶态物理与新型合金、宽带隙半导体薄膜、光电磁功能材料、新型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激光器技术、光照明技术、光探测器技术及其集成光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具有自己的研究优势。
三、师资队伍
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市杰青2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2人,重庆市“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全国物理学科中考命题评估组和课标组成员1人,教育部物理类教指委西南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以重点实验室等6个市级平台为依托,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高地。
四、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能够运用物理学方法开展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具有主讲物理课、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进一步攻读博士的能力。毕业后适宜到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
五、国内外影响
近五年获市级科技奖励6项,发表SCI一区论文50余篇;主(协)办7次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10余次,获国际合作项目3项,邀请50余位专家做学术交流;20余位教师任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获首届中国科技成果交易会“成果创新奖”,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研究生获国家级奖励30余项,就业率100%,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中70%进入教育系统工作,为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和四川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重庆地区超过50%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均毕业于本专业。已有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师120余人;校级领导、厅局级以上干部和企业负责人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