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光电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余鹏教授课题组发表了增强非晶态合金电催化析氧性能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以题为“Annealing and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ted amorphous ribbons: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and oxidation effects enhanced for oxy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发表在国际TOP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CR一区,IF=9.965)上。重庆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我院研究生江俊颖为第一作者,郭小龙博士和余鹏教授为通讯作者。
非晶态合金力学性能优异(高强度、高弹性)、软磁性能突出,是理想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同时,非晶态合金具有长程无序、各向同性、成分多样、不饱和位点多、耐腐蚀等特性,具有作为电催化剂的重要优势。本研究将非晶态合金制备成条带状,克服了粉末催化剂易脱落,不稳定的缺点;通过退火和循环伏安法(CV)激活和增强非晶态合金的催化活性,目前结合这两种方法来提高析氧反应(OER)性能的报道很少;该研究方法诱导了NiFeBSiP条带表面发生纳米晶化和氧化效应,显著提高了合金条带的电子转移能力和Ni/Fe/P的氧化态,增大了活性表面积,有效地提高了OER性能。研究结果证明“退火+CV活化”集成策略在设计制备非晶态合金电催化剂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2022年以来,非晶态物理与先进金属材料课题组在余鹏教授的带领下,在非晶态合金的力学、磁性和电催化性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生陈棋鑫和李冬梅副教授通过把一种高熵合金复合进入非晶态合金基体,制备出了强度为2.34 GPa,塑性为6.45%的高性能非晶复合材料,相关成果发表在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TOP期刊,JCR一区,IF=6.045,DOI: 10.1016/j.msea.2021.142342,发明专利号:ZL202010650434.1)上,陈棋鑫和李冬梅为第一作者,余鹏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彭嘉欣和唐本镇博士通过重稀土(Dy、Tb、Gd)的添加,显著地提高了FeZrB三元非晶态合金的磁熵变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TOP期刊,JCR一区,IF=6.371,DOI: 10.1016/j.jallcom.2022.166707),彭嘉欣和唐本镇为第一作者,余鹏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吴用和郭小龙博士研究了Fe35Co20Ni20Mo20Si5合金条带的电催化析氧性能,其低廉的成本和自支撑性能使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TOP期刊,JCR一区,IF=6.371,DOI: 10.1016/j.jallcom.2022.164993),郭小龙博士和余鹏教授为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is.2022.11.081